本文介绍了我用简体中文撰写文章的原因。我的人生经历了两次转变,我觉得这些经历造就了今天的我。
为什么是中文?
英语可能是日本人最熟悉的外语。
在日本,学生从我那个时代的初中开始学习英语,现在则从小学开始。现在,每所小学都有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班级,主要侧重于会话。
我学生时代学的是英语,现在在阅读与计算机有关的文章时,我仍然觉得英语是外语中可读性更强的语言。
通常情况下,英语更容易接受。
我与中国的关系可以追溯到我的童年。
第一次遭遇是《西游记》
我的童年是彩色电视普及、动画片和电视剧播出的年代。我最喜欢的一部电视剧叫 《西游记》。
当时,我还不知道这是一个中国故事,我还记得我很喜欢看孙悟空、三藏法师、沙和尚和猪八戒的滑稽表演。比起现实主义,我更喜欢这种氛围。
后来,受《西游记》启发的漫画《龙珠》风靡一时。我是个漫画迷,把它看完了,这本漫画在我旧时的记忆中也很深刻。
下一次遭遇的是《三国志》
下一次相遇是在高中的一场比赛中。
与《信长之野望》一起在朋友圈里流行的一款 PC 模拟游戏是《三国志》。这是一款以魏、吴、蜀三国之间的矛盾为题材的游戏,我在不知道曹操、刘表、孙权、关羽、张飞、诸葛亮等三国人物故事的情况下就沉浸在游戏中。
之后是一本小说
从高中后期到大学,我阅读了大量的漫画和小说,以及与计算机相关的杂志和书籍。
我的小说主要是科幻小说和奇幻小说,其中我更喜欢田中芳树的小说。
她还写了一本以中国为背景的小说,虽然当时是精装本,但我还是买来读了。
这是我想在闲暇时再读一遍的小说之一。
派往中国
开始工作后,我再也没钱读小说,与中国的关系也逐渐淡化。我每天都忙于生活,越来越没有机会抽出时间来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事情。
然后,就像偶然一样,我奉命前往中国。去了两次
第一次在中国生活(转折点 1)
我在上海附近的一个城市待了一年。
我之前没有学过语言,也没有任何先决知识,当时我的老板只是让我暂时离开。我被扔进了一个没有任何工作目标的地方,对中文和中国的生活一无所知,更不用说一个字了。
在外籍人士的支持下,我打下了生活基础,并逐步从当地翻译那里学会了日常会话和简体字,从而学会了足够的中文。
即便如此,当时的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,翻译人员的数量也不足,因此交流只能依靠一种语言+手写文字+卡通画。
结果我发现,没有基础知识是不可能理解中文的。
与此相反,它也开启了我们可以在不懂语言的情况下生活的想法。
虽然说的是中文,但方言很重,说上海话或当地语言时,完全听不懂。
第二次来到中国生活(转折点 2)
我在广东的一个省城待了两年。
我上次在中国学到的单词数量大大减少了,但我并不是从零开始的,所以过了一会儿我就开始记住了。我认为能听懂尤其重要。
然而,方言的艰涩同样困扰着我。粤语不是四音节语言,但有更多的语气词,而且有些音是从喉咙发出的,完全听不清。
到了第二次,我经常在中国境内旅行,每天都对自己掌握的中文词汇量之少感到震惊。
尽管如此,我还是能够在机场的吸烟区借打火机,在商店买烟,在公司宿舍附近的商店买啤酒和零食,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流,尽管只是一点点,到了下半年,我能够听懂大约 40% 的标准日常用语。口语一点也不好。我无法与人交流,因为我的四种声音都不合适。
当中国的子弹头列车驶过 “赤壁 “附近时,我内心非常激动。
目前没有重大接触
在中国一共生活了三年,回到日本后,我过上了远离中国的生活。
我住在关东地区,因此有很多外国人,其中很多是中国人,但我与他们接触不多。我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经常听到中文。但只有一次有人用中文向我问路。
工作中与中国人交流的机会很少。公司里有一些中国人,但我们用日语工作,所以没有机会用中文交谈。
英文,多语言网站上唯一的其他选项是简体中文
当我决定在本网站上使用 Bogo 插件创建一个多语种网站时,我选择了简体中文作为英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。
在中国的三年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,虽然当时经历了很多苦难,但现在都已升华,只剩下愉快的回忆。艰难的经历已成为我心灵深处的肥料。
与其他语言相比,简体中文更容易理解。当翻译文本的意图大相径庭时,我能辨别出来。
我选择回归简体中文,因为我知道简体中文对我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。
Musubi
我们撰写了一篇文章,介绍为何选择英文和简体中文作为本网站多语言化的另一种语言。
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,但在中国的生活极大地影响了我现在的思维方式。在中国的生活每天都是如此刺激。
如果可能的话,我希望让中国人阅读我的文章,但中国的主流搜索是百度,而不是谷歌–Yoast SEO 有一种连接到百度站长工具的方法,但需要克服很多障碍。
我会再做一些研究,并考虑是否就此写一篇文章。
发表回复